中文  |  English

EN

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李雪松致力于推动石墨烯生产规模化

时间:2018-06-14   作者:佚名
  李雪松: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批青年千人。本硕就读于清华大学,2007年5月于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5月-2012年1月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美国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年2月-2014年5月担任美国Bluestone Global Tech联合创始人及副总裁;2014年6月-2015年7月担任美国LasLumin LLC.的创始人及CEO。

 

 

李雪松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发表包括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otonics等顶级期刊SCI文章46篇,引用15000多次。

 

获半导体研究联盟(Semiconductor Research Corporation)“发明家成就奖”(Inventor Recognition Award),Science 2009年重大科技突破,Nature Materials石墨烯发展进程六大里程碑之一,Nature Chemistry亮点报道等奖励或荣誉。尤其是近几年来在石墨烯领域的成果,对该领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主要科研方向:

 

1.大面积、高品质石墨烯薄膜的制备;

2.石墨烯薄膜在电子、光电子、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3.新型二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4.多层异质二维材料的组装与应用。

 

有志者,事竟成


在李雪松看来,他最自豪的成绩就是推动石墨烯的生产走向规模化,从而使“以稀为贵”的石墨烯,最终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要知道,石墨烯的发现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2004年用胶带反复对粘的方法,只能获得微米量级的石墨烯碎片,而现在,基于李雪松的方法,工厂里可以实现批量化地生产出几米长的石墨烯薄膜。

 

起初,当他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尝试制备石墨烯时,他自己都觉得“这个任务是超乎想象的”,因为“要控制一个单原子厚度的薄膜在一个平方厘米或者平方米大的面积上很好地生长,难度十分巨大”。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从最开始的各种理论计算,经过反复尝试,他和团队成员终于成功地找到了一种可以大面积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法。这项工作在《科学》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世界多家媒体和网站对这一工作进行报道或转载,认为该工作“打开了大规模制备石墨烯电子器件之门”。   

 

“这项研究的成功,让我体会到‘Nothing is impossible!’”李雪松说,大规模制备石墨烯确实很有难度,但正因如此,它的实现才是一项很有突破性意义的工作。所谓“不可能”并不是绝对的,只要努力探索,终有一天会取得成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眼界十分重要,但高远的眼界从何处来?李雪松认为,学生时代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珍惜宝贵的时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读万卷“书”,才能广泛地汲取知识和信息,打好基础,并敏锐地把握某个科技领域或行业的前沿和动向,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他很庆幸自己选择了石墨烯这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李雪松的博士研究工作是碳纳米管制备与应用,而在读到关于石墨烯的相关文献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领域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十年中,石墨烯不但是研究领域的热点,在工业领域也不断地掀起一波波的高潮。我们在做科研的时候,除了要有信念也要有眼光,要有把握国际科技前沿的判断力!”李雪松说。但是,仅仅“读万卷书”还不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行万里路”。因此,他在IBM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立即付诸行动,联合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出去创业,立志把石墨烯材料产业化。

 

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下定了决心、看准了方向、付出了行动之后,还要注意做事的方式方法以及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李雪松用1485年查理三世与亨利伯爵争夺英国统治权时“失了一颗铁钉”最后“亡了一个帝国”的例子,生动地告诫同学们无论是在做科研还是在工作中,都要注重细节,确保成功。

 

他引用“墨菲定律”指出,如果一件坏事“可能会发生”,那它就“一定会发生”——不管发生的几率多么小,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赤子初心

 

2014年Google Scholar的统计显示,李雪松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2009年《科学》上的关于石墨烯制备的文章,在所有同期刊文章中引用次数排名第二,在所有发表在《科学》和《自然》(Nature)的文章中排名第三。这一发明还获得了美国半导体研究联盟(Semiconductor Research Corporation)“发明家成就奖”、被《科学》列为“2009年重大科技突破”之一,并且在2010年诺贝尔奖获奖演讲中被重点引述。  

 

虽然在美国的科研和创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且生活十分安逸舒适,但李雪松最终还是决定回国。他认为,石墨烯这一材料是一种很新的材料,虽然这一领域仍然是别人开启的,然而我国与其他国家差距并不大,并且这些年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是很有机会取得领先地位的。   

 

“在美国,无论我做得多么好,我只是在工作;而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中国才是我的事业之所在。”他鼓励同学们一定要走出去,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但也要回来,因为“这个时代需要你,这个国家需要你,这就是你最大的机遇!”

新闻中心  

李雪松致力于推动石墨烯生产规模化

时间:2018-06-14   作者:佚名
  李雪松: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批青年千人。本硕就读于清华大学,2007年5月于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5月-2012年1月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美国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年2月-2014年5月担任美国Bluestone Global Tech联合创始人及副总裁;2014年6月-2015年7月担任美国LasLumin LLC.的创始人及CEO。

 

 

李雪松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发表包括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otonics等顶级期刊SCI文章46篇,引用15000多次。

 

获半导体研究联盟(Semiconductor Research Corporation)“发明家成就奖”(Inventor Recognition Award),Science 2009年重大科技突破,Nature Materials石墨烯发展进程六大里程碑之一,Nature Chemistry亮点报道等奖励或荣誉。尤其是近几年来在石墨烯领域的成果,对该领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主要科研方向:

 

1.大面积、高品质石墨烯薄膜的制备;

2.石墨烯薄膜在电子、光电子、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3.新型二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4.多层异质二维材料的组装与应用。

 

有志者,事竟成


在李雪松看来,他最自豪的成绩就是推动石墨烯的生产走向规模化,从而使“以稀为贵”的石墨烯,最终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要知道,石墨烯的发现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2004年用胶带反复对粘的方法,只能获得微米量级的石墨烯碎片,而现在,基于李雪松的方法,工厂里可以实现批量化地生产出几米长的石墨烯薄膜。

 

起初,当他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尝试制备石墨烯时,他自己都觉得“这个任务是超乎想象的”,因为“要控制一个单原子厚度的薄膜在一个平方厘米或者平方米大的面积上很好地生长,难度十分巨大”。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从最开始的各种理论计算,经过反复尝试,他和团队成员终于成功地找到了一种可以大面积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法。这项工作在《科学》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世界多家媒体和网站对这一工作进行报道或转载,认为该工作“打开了大规模制备石墨烯电子器件之门”。   

 

“这项研究的成功,让我体会到‘Nothing is impossible!’”李雪松说,大规模制备石墨烯确实很有难度,但正因如此,它的实现才是一项很有突破性意义的工作。所谓“不可能”并不是绝对的,只要努力探索,终有一天会取得成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眼界十分重要,但高远的眼界从何处来?李雪松认为,学生时代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珍惜宝贵的时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读万卷“书”,才能广泛地汲取知识和信息,打好基础,并敏锐地把握某个科技领域或行业的前沿和动向,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他很庆幸自己选择了石墨烯这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李雪松的博士研究工作是碳纳米管制备与应用,而在读到关于石墨烯的相关文献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领域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十年中,石墨烯不但是研究领域的热点,在工业领域也不断地掀起一波波的高潮。我们在做科研的时候,除了要有信念也要有眼光,要有把握国际科技前沿的判断力!”李雪松说。但是,仅仅“读万卷书”还不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行万里路”。因此,他在IBM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立即付诸行动,联合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出去创业,立志把石墨烯材料产业化。

 

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下定了决心、看准了方向、付出了行动之后,还要注意做事的方式方法以及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李雪松用1485年查理三世与亨利伯爵争夺英国统治权时“失了一颗铁钉”最后“亡了一个帝国”的例子,生动地告诫同学们无论是在做科研还是在工作中,都要注重细节,确保成功。

 

他引用“墨菲定律”指出,如果一件坏事“可能会发生”,那它就“一定会发生”——不管发生的几率多么小,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赤子初心

 

2014年Google Scholar的统计显示,李雪松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2009年《科学》上的关于石墨烯制备的文章,在所有同期刊文章中引用次数排名第二,在所有发表在《科学》和《自然》(Nature)的文章中排名第三。这一发明还获得了美国半导体研究联盟(Semiconductor Research Corporation)“发明家成就奖”、被《科学》列为“2009年重大科技突破”之一,并且在2010年诺贝尔奖获奖演讲中被重点引述。  

 

虽然在美国的科研和创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且生活十分安逸舒适,但李雪松最终还是决定回国。他认为,石墨烯这一材料是一种很新的材料,虽然这一领域仍然是别人开启的,然而我国与其他国家差距并不大,并且这些年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是很有机会取得领先地位的。   

 

“在美国,无论我做得多么好,我只是在工作;而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中国才是我的事业之所在。”他鼓励同学们一定要走出去,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但也要回来,因为“这个时代需要你,这个国家需要你,这就是你最大的机遇!”

上一篇:清华负责研发的石墨烯高电压超级电容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下一篇:中国航发研制石墨烯材料在银川投产

联系我们


销售经理:18835170493(刘经理)

                18835170493@163.com

                微信号:18835170493

技术支持:13934640625(郭老师)

                guoxq#sxicc.ac.cn(发邮件时替换#为@)

                微信号:13934640625


电话/传真:0351-4049061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桃园南路27号

邮   编:030001

网   址:http://709.sxicc.ac.cn

0351-4049061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ICC-CAS)
备案号:晋备ICP备100025547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