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山西煤化所709组在酚醛树脂基硬碳微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LIB)因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能量存储领域。而其中,碳材料由于其对锂电位低,稳定性好等特点被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硬碳表面富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孔结构,为锂离子的存储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存储性能。但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以及大的比表面积使得电池副反应增多,表现出较差的首次库伦效率以及循环稳定性,造成锂资源的浪费,不利于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709组以自制的酚醛树脂碳微球为原材料,以简单的氢气热还原法,通过对含氧官能团稳定性的研究,在保持材料形貌不变的前提下,选择性的去除了硬碳表面不利于锂离子吸脱附的含氧官能团:羟基、醌基等,保留了有利于锂离子吸脱附的官能团:羰基、羧基等。有效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库伦效率以及比容量(图b)。通过FT-IR、XPS、XRD、TPR-MS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探究了其微观结构随还原温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表面含氧官能团在还原过程中的演变机理(图c)。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进一步证明了含氧官能团的稳定性顺序。并通过电化学表征,建立了含氧官能团、微观结构与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相关成果已发表在ElectrochimicaActa. (DOI:10.1016/j.electacta.2020.135736),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成家瑶,通讯作者为陈成猛研究员。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709组在酚醛树脂基硬碳微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LIB)因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能量存储领域。而其中,碳材料由于其对锂电位低,稳定性好等特点被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硬碳表面富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孔结构,为锂离子的存储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存储性能。但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以及大的比表面积使得电池副反应增多,表现出较差的首次库伦效率以及循环稳定性,造成锂资源的浪费,不利于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709组以自制的酚醛树脂碳微球为原材料,以简单的氢气热还原法,通过对含氧官能团稳定性的研究,在保持材料形貌不变的前提下,选择性的去除了硬碳表面不利于锂离子吸脱附的含氧官能团:羟基、醌基等,保留了有利于锂离子吸脱附的官能团:羰基、羧基等。有效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库伦效率以及比容量(图b)。通过FT-IR、XPS、XRD、TPR-MS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探究了其微观结构随还原温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表面含氧官能团在还原过程中的演变机理(图c)。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进一步证明了含氧官能团的稳定性顺序。并通过电化学表征,建立了含氧官能团、微观结构与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相关成果已发表在ElectrochimicaActa. (DOI:10.1016/j.electacta.2020.135736),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成家瑶,通讯作者为陈成猛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