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联纳米纤维素基自支撑碳膜在锂电负极中的应用
近日,中科院山西煤化所709组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型碳材料实验室在国际期刊EcoMat上发表了题为“Self-standing hard carbon anode derived from hyper-linked nanocellulose with high cycling stability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的研究型文章(DOI:10.1002 / eom2.12091),论文第一作者李研,通讯作者为谢莉婧副研究员,杨帆教授及陈成猛研究员。作者以纳米纤维素为前驱体,通过两步热处理,制作无粘结剂电极,构建了一种独立的硬碳膜。结合FT-IR、XPS、NMR等表征系统地研究交联碳骨架的形成机理。通过调节温度实现了碳膜上的氧化还原官能团羰基(C=O)和微孔的可控调节,建立了自支撑碳骨架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自支撑碳骨结构的优势。它在50 mA g-1时具有513.1 mAh g-1的高可逆容量,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可超过1000次循环而无衰减迹象。
高交联纳米纤维素基自支撑碳膜在锂电负极中的应用
近日,中科院山西煤化所709组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型碳材料实验室在国际期刊EcoMat上发表了题为“Self-standing hard carbon anode derived from hyper-linked nanocellulose with high cycling stability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的研究型文章(DOI:10.1002 / eom2.12091),论文第一作者李研,通讯作者为谢莉婧副研究员,杨帆教授及陈成猛研究员。作者以纳米纤维素为前驱体,通过两步热处理,制作无粘结剂电极,构建了一种独立的硬碳膜。结合FT-IR、XPS、NMR等表征系统地研究交联碳骨架的形成机理。通过调节温度实现了碳膜上的氧化还原官能团羰基(C=O)和微孔的可控调节,建立了自支撑碳骨架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自支撑碳骨结构的优势。它在50 mA g-1时具有513.1 mAh g-1的高可逆容量,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可超过1000次循环而无衰减迹象。